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性侵加害者如何使孩子保持沉默(中):以恐懼作為操控的手段

作者:徐思寧,陳潔晧

Bob是一名兒童性侵加害者。根據他的估計,被他性虐待的兒童約80至100名。他的犯罪行為從觸碰孩子的生殖器,到插入性的侵犯行為。這些犯行均是他在托兒所工作或擔任保姆期間發生。Bob回溯自己控制孩子的片段:

「『離開我的妹妹,離開我的妹妹!』我走去握著他的雙手,向他大喊,要他回到自己房間,否則他會是下一個。我記得他看著妹妹,妹妹看著他。他們眼神交流,沒有說話,但他們的眼神說明了一切:對不起我幫不了你。所以他回到了他的房間。我關上門,繼續虐待他的妹妹。」Bob說自己看到孩子露出放棄的眼神時,會感到非常興奮。他覺得自己贏了。(註一)


【製造畏懼的操控手段】

兒童性侵加害者善於運用多種策略,使孩子配合和保持沉默。加害者除了會透過與孩子建立友誼和表達關愛來誘騙目標兒童外(註二),有些加害者更會運用威脅及暴力的手段,操控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阻嚇受害兒童對外揭露。許多童年性侵受害者選擇延宕至成年後才揭露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害怕加害者的報復。

加害者威脅的手段多變,有些是明顯的暴力威脅,有些則是幽微的心理操控。當兒童受到威脅時,他們可能難以判斷加害者的威脅是否真實、威脅是否可以執行。加害者的威脅和操控行為,會引起孩子的恐懼,使兒童難以揭露性虐待。這份加害者施加的恐懼,像一個無形的枷鎖,蔓延至受害孩子往後的成長。這種恐懼在性虐待停止後,仍會持續很長時間,直到受害兒童長大成年。在某些情況下,加害者施加的壓力或威脅,更可能迫使受害兒童撤回或否認性虐待的指控。

【威脅傷害孩子的家人】

加害者善於利用兒童純真善良的本性進行威脅。加害者往往會利用孩子想要保護重要家人的強烈慾望,威脅傷害目標兒童希望保護的對象,從而控制孩子配合和保持沉默。不少受害兒童被威脅若果他說出去,便會傷害他的父母或手足。

澳洲一名學生Renny遭到學校的教師性侵害。這名教師威脅要在學校給他麻煩,使他留級,也威脅給他的父母帶來麻煩,還威脅傷害他的妹妹。「當時我還不理解他對我做的事,但我已足夠理解我不希望這事發生在妹妹身上。」(註三)由於加害者施加恐懼,許多受害者在當時沒有揭露。

除了明確說出威脅傷害孩子的家人,加害者的威脅可以透過暗示發揮作用。英國一名兒童性侵累犯這樣描述這種操控的手段:「不需要使用任何詞彙,便可以勒索。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手足會來找我......我從來不會進行威脅,我根本不需要這樣做......」(註四)

加害者利用兒童想保護家人或想保護的對象來進行威脅,或利用受害者無法保護手足的罪惡感與無力感使受害者保持沉默。受害兒童即使具有環境支持與保護的條件,仍有可能因家人會被傷害的恐懼感而無法求救。在這種情況下,加害者無需使用言語威脅,只要加害者存在於現場,受害者就可能陷入持續恐懼的創傷狀態中。在創傷狀態中,受害者有可能進入近乎癱瘓、僵化的狀態,而難以做出任何尋求保護的行為。

【威脅傷害另一個孩子】

兒童性侵加害者有時以傷害另一個孩子或受害者的同儕作為威脅。

英國一名家庭教師性侵害8名9至13歲的女學生超過11年。他讓受害者保持沉默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利用自己的孩子進行勒索。他會告訴受害者:「我有一位與你同齡的孩子。如果你說些什麼,我的孩子會受苦。」加害者向研究者表示:「我非常有信心,孩子們不會說什麼,否則我就不會犯法。」(註五)

即使加害者威脅傷害的不是兒童的家人,兒童也可能因為有人會受到傷害而感到恐懼。加害者利用的是兒童對所有生命愛的天性作為威脅手段。在這種狀況下,即使加害者威脅傷害的人不是實際存在的對象,兒童也難以有足夠資訊判斷,使他們在求助時感到猶豫而恐懼。

【傷害孩子的寵物】

有部分兒童性侵加害者以兒童的寵物作為威脅傷害的對象,甚至會真實傷害兒童的寵物。

澳洲維多利亞州一名男孩Dominic George在一所孤兒院遭受到舍長的性侵害。當時他才四歲。後來Dominic George的母親接他回家中短住,媽媽發現他展現不符合其年齡的性化行為。她向孤兒院投訴並報警。當舍長發現他們找過警察後,他殺死了Dominic George的寵物兔作為警告。舍長更向他說:「如果你再說其他話……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兔子的身體還在牠原來的地方,但頭在我床上的枕頭下。」(註六)

對多數兒童而言,對家人的愛與家中寵物的愛是沒有差別的,有時候可能甚至更為親密。加害者透過傷害或殺害兒童寵物的行為,對年幼的兒童而言,就如同傷害其家人一樣恐怖。加害者利用兒童對動物以及對生命的愛與聯繫,作為虐待及威脅的手段。

【死亡威脅】

澳洲一名男生遭受到校長性侵害。這名校長是天主教的教友。有一天,這名校長帶這名受害者及另外兩名男孩去停屍房。校長拉出一個鐵櫃,向男孩展示櫃中的屍體。然後校長說:「這個人是邪惡的。他死於癌症。邪惡的人會被困在永恆的地獄中腐爛。如果你不按照我所說的所有事情去做,這便會發生在你身上。」 (註七)

少數職業上可以接觸到屍體的加害者,會濫用自身職權及受害者對死亡的恐懼,展示屍體,作為性虐待威脅的手段。有些加害者會透過展示動物的屍體或屍體的影像,同樣達到對兒童死亡威脅的效果。

【威脅散佈裸照】

近十年不少兒童性侵加害者更會利用網路的社交媒體進行威脅,要求受害者噤聲。

澳洲一名籃球教練透過臉書的個人訊息,向一名16歲的籃球隊女隊員進行性誘騙。這名教練在她不知情的狀況下,從她的手機取得了她的裸照。他聲稱將照片張貼在網路上,試圖勒索該女孩。(註八)

取得兒童隱私照片或個人資料,並對未成年人進行性勒索的犯罪行為,近年來快速增長。這個現象與現代社會智能手機與網路普及有直接關聯。加害者不需熟識受害者,就可能取得受害者不想公開的資訊及人際網絡關係,並以此為性勒索的手段。即使受害者拒絕加害者的性勒索,加害者依然可以散佈受害者訊息及影像來傷害受害者。

在這種互動下,即使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沒有實際的身體接觸,受害者依然遭受到嚴重的性虐待傷害。這種非直接身體接觸的性虐待,常因為社會觀念上以為直接身體接觸的虐待比較嚴重,而忽略網路性勒索及個人隱私照片散佈對受害者所帶來的持續影響。

當網路作為加害兒童及青少年的手段時,擴及的層面可能會非常廣泛,同時也難以掌控對受害者未來的影響。加害者可能會將受害者的資訊與影像上傳到公開的網路平台上,使受害者無論如何向網路平台申訴或遠離自己本身的社群網絡,也無法脫離隱私遭受公開的傷害。

【身體暴力】

有些性侵加害者會對受害小孩同時施加身體暴力。暴力的形式很多,有些操控的行為非常陰險,使受害者難以描述或命名。

受害者BAS在澳洲一所天主教學校讀書。每當他在學校被師長盯上時,學校的修士McCarthy,會強迫他選擇「皮帶」或是「性教育」。BAS說他不想被打,他總是選擇「性教育」。他說:「我仍然感到自己是一個有罪的人,因為我是一個會說『好的,我為你自慰,因為我不想被打』的人。」(註九)

加害者會利用兒童與青少年對什麼不適當對待還沒能清楚分辨之際,混淆性虐待與對錯之間的關係。無論兒童與青少年犯下任何大小過錯或是甚至沒有犯錯,加害者均以體罰及性虐待來解釋這是孩子做錯事的結果。

許多長期受虐的兒童,難以辨認加害者的錯誤資訊,而誤認自己是做錯事而受到懲罰。加害者試圖將性虐待的責任歸咎受害者。受害者可能會認為自己應對性侵害經歷負責。這種心理控制使受害者很難對外揭露。

一個鼓勵體罰、剝奪兒童權利的社會,會滋養加害者的暴力行為,使受害者遭受性虐待時,更加難以求救。

【擺脫不了的跟蹤】

有些加害者會無預期的出現在受害者的生活中,即使受害者已經離開他本來生活的地方或就讀的學校,加害者卻如影隨形,持續出現在他們的生命裡。

澳洲一名受害者Adeline在14歲時被學校的牧師性侵。這名牧師常拜訪Adeline的家,而且更在她的家中性侵她。畢業後,Adeline搬到另一個州生活,但這名牧師有一天卻站在她的新家門口。「我以為我可以離開他,但他跟隨著我......他總會找到我,然後敲門。」(註十)

在大部分狀況下,兒童與青少年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與條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多受害者難以迴避持續受到性虐待傷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無法脫離他們自身的生活環境。當受害者持續忍耐加害者的虐待,一直到環境條件自然改變,例如受害者從學校畢業,受害者可能會感到如釋重負。但加害者如影隨形的騷擾、跟蹤,會使受害者感覺難以擺脫過往的惡夢,並有可能持續感受到再次受到傷害的危險。

許多受害者在身邊毫無保護條件下,可能會試圖與加害人保持一定的關係。在這種狀況下,受害者試圖使用自己有限的資源,掌控環境以取得安全感。加害者持續性虐待的惡意行為,對條件有限的受害者而言,就像惡劣的環境一樣,是無奈必須適應的一部分。

在這種情形下,若周遭的人誤解受害者是意願或主動與加害者發生性關係,會使受害者的生存條件更為嚴苛。

【認識犯罪手法,為了更有效保護兒童】

兒童性侵受害者要向外說出自己的受害經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除了需要面對性侵帶來的創傷,受害者更可能面臨加害者的威脅與恐嚇。兒童性侵加害者所運用的威脅策略多樣,特別當加害者是擔任兒童教育或照顧的工作者,他們更會利用機構賦予的職權,操控孩子的行為及心理,使受害兒童難以求救。

我們必須更理解加害者的犯罪手法及如何讓受害者保持沉默的手段,我們才能更有效地保護兒童。有關加害者可能會以何種方式讓孩子感到恐懼的知識及討論,會使我們更能覺察受害兒童的求救訊號。我們也能透過理解加害者的犯罪手法,營造一個他們難以犯行的兒童生活及學習空間。

【註解】

註一:Sullivan, J., & Quayle, E. (2012). Manipulation styles of abusers who work with children. In M. Erooga (Ed.), Creating safer organisations: Practical steps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children by those working with them. Chichester, West Sussex: Wiley. P. 92.

註二:有關兒童性侵受害者如何以關愛作為控制手段,請詳閱《人本教育札記》2021年1月第379期,文章《加害者如何使孩子保持沉默(上):當關愛成為一種傷害的手段》,頁72-79。

註三: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4: Identifying and disclosing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128.

註四:Colton, M., Roberts, S., & Vanstone, M. (2010). Sexual abuse by men who work with children.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19(3), 345-364.

註五:Colton, M., Roberts, S., & Vanstone, M. (2010). Sexual abuse by men who work with children.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19(3), 345-364.

註六: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4: Identifying and disclosing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129.

註七: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4: Identifying and disclosing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129.

註八: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4: Identifying and disclosing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128.

註九:Exhibit 28-0006, Statement of BAS, Case Study 28, STAT.0570.001.0001_R at 0003:21, 0007:50. 

註十: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4: Identifying and disclosing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129.

◎ 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80期

 ------------------------------------------------------------
☆ 與孩子共讀《蝴蝶朵朵》,一起預防兒童性侵。


《蝴蝶朵朵》
作者:幸佳慧
繪者:陳潔晧、徐思寧

博客來:https://bit.ly/2GEHaeA
金石堂:https://bit.ly/2UPyTNr
誠品:https://bit.ly/2Gul50P
讀冊:https://bit.ly/2VrVdMM



☆ 聆聽受害者的聲音,學習成為溫柔的大人。

 《不再沉默》
作者:陳潔晧

金石堂:http://goo.gl/mD6gq2
誠品:http://goo.gl/Jvx0ce
讀冊:http://goo.gl/pvf49l
Readmoo(電子書):http://bit.ly/2r9CAuS
udn讀書吧(電子書):http://bit.ly/2oUfmrc

讀冊PDF):http://bit.ly/2qjlBVr

------------------------------------------------------------

 【相關連結】

性侵加害者如何使孩子保持沉默(上):當關愛成為一種傷害的手段 

性侵加害者如何使孩子保持沉默(下):權力與地位 

兒童性誘騙(Sex grooming) 

兒童性誘騙:偽裝成善意的惡行
 
兒童性誘騙:為何我們難以發現
 
網路兒童性誘騙:隱藏在數位空間的犯罪行為 
 
不能再掩蓋的罪行,不能再迴避的痛苦 — 澳洲政府如何面對兒童性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