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兒童性誘騙:為何我們難以發現

作者:徐思寧

兒童性誘騙(sexual grooming)是性侵加害者製造機會對兒童進行性侵犯及避免性侵被發現的犯罪手段。這是循序漸進的歷程,加害者從製造機會與兒童建立友好關係,漸漸取得信任,經營情感連結,再慢慢增加身體觸碰,進而提升至性侵犯的行為,並控制小孩對侵害的事情保密。

兒童性侵加害者除了操控孩子的心理,他更會以不同手段,矇騙受害者的父母、手足、朋友、學校、教會、甚至整個社區,使我們很難發現加害者的存在,讓侵害有機會持續多年。


【兒童性侵加害者如何矇騙家長】

針對較年幼的孩子,不少加害者會主動跟孩子的父母建立友誼。例如加害者會利用關注孩子的學業,來取得家長的信賴,降低家長的警覺心,繼而取得接觸孩子的機會。當加害者與家長互相認識,並關係良好時,受害學生會難以向父母揭露被老師性侵的經歷。不少受害學生除了感到自己被老師傷害外,更對父母不信任自己、強迫自己與加害者相處,而對父母感到憤怒和背叛。不少受害者的家庭關係更因此而撕裂。

澳洲一位媽媽Annie(化名)回溯自己認識女兒老師的經歷。這位老師某天來電,表示希望得到她的同意,讓孩子課後留下為她補課,讓她成為數學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因為女兒能力受到肯定,又受到老師的喜愛及栽培,媽媽起初感到十分欣喜,並十分信任這位老師。她從來沒有預料到,這位老師後來卻性侵了自己女兒(註一)。大部分家長得知小孩被自己相熟或信任的老師性侵後,不但會感到極度愧疚、憤怒及被背叛,不少受害的家長更會質疑自己的判斷能力,並失去對人的信任。

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容易成為性侵加害者的目標。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部分校園性侵加害者會針對單親學生下手,他們會向單親母親承諾對孩子提供特別的學業協助或關愛,彌補孩子生命中缺失男性模範的角色(註二)。不少母親在回想,性侵加害者在受害兒童的生命中,扮演著如同父親的角色,儼如自己的家人。加害者正是透過這份用心經營的情感連結與信任關係,矇騙受害孩子的父母,使他們察覺不到傷害的發生。


【兒童性侵加害者如何矇騙學校】

不少發生在校園的兒童性侵事件,歷時多年,受害者眾,卻遲遲沒被揭發。學校的兒童性侵加害者不一定是老師,加害者也可能是學校的警衛、校車司機、甚至是志工。他們不但利用職業的便利取得接觸小孩的機會,他們更利用這些身份伴隨的權力與信任,取得對兒童及環境的控制。

研究指出性侵加害者會尋找適合的學校,並花時間矇騙學校、教職員及學生。加害者會在熟知校園的環境、政策與文化後,找出方法越過保護兒童的措施,並避開偵查。例如加害者會利用自己在校園的職權、網絡的社交媒體、學園的隱密空間等去進行性誘騙。

校園性侵加害者為了可以長期隱身於校園中,他們大多會精心經營自己良師的形象及校內的人際關係,從而矇騙身邊的教職員、校長、學校領導階層及家長團體,營造他不可能為兒童帶來傷害的幻覺。他們大多會建立自己關愛孩子、誠實及有責任心的形象。他們往往是模範老師,獲得很多獎項,具有良好的專業聲譽,深受同事及家長喜愛。

性侵加害者越是得到學校的肯定,越是得到家長的信賴,其他教職員便更難察覺及辨認侵害的發生。同時,老師在學校受到同儕及家長擁戴的地位越高,受害學生的處境則越孤立,因為即使學生向家長或校內其他老師揭露性侵,也不易得到信任,甚至會被譴責。學校更往往不會積極調查,甚至拒絕跟進,把受害學生推至另一個困境。


【兒童性侵加害者如何控制兒童的心理】

兒童性誘騙受害者內疚與背叛的矛盾感受,是讓他們難以求救的一個主要原因。很多兒童性侵受害者除了要面對性侵害本身的衝擊,同時也被性誘騙所帶來的心理傷害所折磨。兒童性誘騙的歷程中,加害者往往會運用很多巧妙的心理控制手段,克服孩子對性活動的抵抗,並防止孩子向外揭露。例如加害者會向孩子展示色情物品或影片,使孩子覺得自己參與了後來發生的性互動。受害的孩子也可能覺得自己某程度默許了侵害的發生,因而感到羞恥或愧疚。同時,很多兒童性侵受害者回想起與加害者的關係時,都會描述加害者讓她感到被愛,感到自己是獨特的,故當性誘騙發展至性侵害的階段時,受害者會覺得說出性侵的經歷是背叛加害者的行為。

受害者Sophia(化名)回想起十四歲時,加害她的神父會常來拜訪她的家庭,家人都覺得是崇高的待遇。神父後來叫Sophia去神父住所幫忙,神父一邊稱讚Sophia是多麼的特別,多麼的重要,一邊強迫Sophia為他口交,鼓勵Sophia這樣做會讓他很開心。神父在不同地點重複性侵了Sophia。Sophia不敢跟父母說,因為她當時感到羞恥、內疚,還有覺得父母不會相信自己。就算事情已經過了四十年,Sophia依然會疑惑是否自己當時再反抗多一點,這些難過的事情就不會發生(註三)。

被信任的人傷害,是一件恐怖及痛苦的事。在兒童性誘騙的歷程中,加害者透過心理操控的手段,經營自己成為孩子情感投入的對象,引導受害兒童與自己建立情感連結。加害者然後利用孩子的信任,引導孩子做一些「怪」的事情。孩子心理雖然覺得疑惑或不舒服,但又會覺得對方不是「壞人」,不會對自己做那麼壞的事情。然而,當孩子回神過來,意識到本來認為是來自長輩或照顧者的情感依靠及關愛,原來是為了侵犯的手段,原來一直以來發生的性接觸,是一種剝削時,受害者的內心往往是一種碎裂。性誘騙使受害兒童感到非常迷茫、矛盾及深深受到背叛。這彷如摧毀了受害兒童一部分的自己,外面的世界突然會變得陌生、不可信,特別是來自成人的好意、愛意、性慾、甚至任何「意圖」,均帶來龐大的不安感。這些性誘騙帶來的心理傷害,使大部分受害者難以求助。


【察覺兒童性誘騙的警訊】

若我們能在兒童性侵發生前,覺察到兒童性誘騙的警訊,及早介入,這將會是保護兒童免於傷害的重要防線。我們可以特別關注以下成人行為:

偏好與某年齡層或某性別的孩子相處,閒暇時間都傾向與這些孩子一起,沒有興趣與家人或年齡相若的人相處。
常常提出願意免費幫忙照顧小孩、提供免費學業輔導、願意單獨帶孩子旅遊並在外過夜。
「偏愛」某一(或某些)小孩,常給予「特別待遇」,如送禮物、玩具、網絡遊戲代幣、金錢等。
經常製造機會與某一(或某些)孩子單獨相處,如開車接送、假日陪伴遊玩、週末到圖書館陪伴讀書等。
希望與孩子單獨相處並不受打擾,如課後留學生在錄音室並把門上鎖、邀請學生去他家玩。
扭曲與孩子本來的照顧或教育關係,例如老師向學生傾訴自己的婚姻愁苦,利用孩子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要求兒童保密他們之間的關係、共處及對話內容。
測試、不尊重、故意忽略、甚至拒絕兒童或家長設定的身體、社交與情緒界線,即使小孩表現不舒服、不願意或要求停止,仍持續親吻、擁抱或搔癢小孩。
以戲弄及貶低的語言,正常化與兒童的不適當身體接觸,如「摸一下又不會怎樣」、「不要那麼小氣」、「這樣也不敢」、「這又沒什麼」、「怎麼那麼大驚小怪」。
跟孩子説色情笑話、說充滿性暗示的對話、向孩子展示色情刊物或影片。


【如果發現成人跟小孩的互動怪怪的,怎麼辦?】

當我們發現某成人的行為已經符合上面幾項描述,或你覺得這位成人與兒童的互動怪怪的,我們記得要先保持冷靜,時刻以孩子的需求與安全為最優先考量,然後我們可以考慮以下行動:

1. 記錄
若我們對某成人的行為覺得「不舒服」、「不太對」的話,可以嘗試記錄下你對他的觀察。記錄的內容可以包括日期、時間、地點、牽涉的成人與小孩的名字、當時的活動、你覺得擔憂的行為、你憂慮的原因、你是否跟當事人對話、對方的回應等資訊。

2. 判斷
我們應小心判斷這人的行為,避免就該成人的意圖作預設立場。下面的幾項原則,會協助我們判斷是否不適當互動:

成人的角色
這位成人的行為,是否超過他本身教育或照顧責任應有的角色?他的行為是否已經超過他身份應有的行為守則?例如幼兒園老師與幼兒的身體互動是否基於協助保持孩子清潔和健康的需求?還是不必要的身體接觸?若幼兒在課室中的安靜地玩積木,老師走小孩身旁持續撫摸孩子的大腿,這便屬於不適當的身體觸碰。

兒童的需求
這位成人的行為,是否回應兒童當時需求的合理行為?例如在體育課時孩子不小心跌倒,老師從後抱起小孩,以防他受傷,這些基於保護孩子的身體觸碰便沒有超過老師的專業守則。但如果一位十五歲的學校羽毛球隊選手在準備出賽前,體育教練持續按摩學生的背部,即使學生的身體不停迴避或示意停止,但教練依然繼續的話,這就是不適當的身體互動。

兒童的年齡發展
這位成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發展?如國小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更換衣服,但體育老師堅持要幫忙孩子更衣時,那便不符合孩子的年齡及發展能力需求,屬於不適當的身體互動。

3. 聆聽
同時,我們應該要聆聽孩子的感受與經歷,鼓勵孩子多說與該成人相處時一起做了什麼,感受如何。我們要注意孩子可能基於很多不同的原因,不會透露他們真實的感受,但我們的關心會讓孩子知道有其他人在意。

4. 介入
美國兒童保護組織「Stop It Now!」建議我們要勇於說出我們的疑惑。例如我們可以介入成人與小孩的不適當身體互動,直接跟那位成人說:「我看到這位小孩在你這樣觸碰他時,他很不舒服,你應該停止這樣觸碰他的身體。」這樣的對話,除了讓牽涉的成人有所警惕,告訴他有關心的人看到他的行為並且不怕說出來,而小孩也會知道他可以說不,並可以找其他成人協助。

5. 申訴
若該成人的不適當行為持續,我們可以向該機構的負責人申訴該成人的問題行為,以及表達我們的疑慮。若你懷疑孩子經歷了性侵,我們更應直接通報或報警。


【成為孩子的保護者】
兒童性誘騙前期的手段,不但跟一般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正常互動相似,而且過程不一定牽涉侵犯行為、犯罪行為或沒有明確牽涉性的互動,使受害者及身邊的成人難以察覺加害者的操控與佈局,很多時候是性侵發生後,我們才能意識到加害者之前的經營。為了避免傷害的發生,我們需要認識兒童性侵加害者的犯罪手法,盡可能在兒童性誘騙的前期介入,積極預防兒童性侵的發生。



註解
註一: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13. Schools.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 87.

註二:Kaufman, K., & Erooga, M. (2016). Risk profiles for institutional child sexual abuse: A literature review,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 59.

註三: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3. Impact.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 33.


參考文獻
Mcalinden, Anne-Marie. (2006). “Setting’ em up”: Personal, familial and institutional grooming in the sexual abuse of children. Social and Legal Studies, 15(3), 339-362.

O’Leary, P., Koh, E., & Dare, A. (2017). Grooming and child sexual abuse in institutional contexts.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2, Nature and cause.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3, Impacts.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Sydney.

Stop It Now! (2008). Prevent child sexual abuse: Facts about sexual abuse and how to prevent it. Brandon: The Safer Society Press.

The Canadian Centre for Child Protection. (2014). Child sex abuse: It is your business. Manitoba: The Canadian Centre for Child Protection. 

本文刊於《人本教育札記》363期

 ------------------------------------------------------------
☆ 與孩子共讀《蝴蝶朵朵》,一起預防兒童性侵。


《蝴蝶朵朵》
作者:幸佳慧
繪者:陳潔晧、徐思寧

博客來:https://bit.ly/2GEHaeA
金石堂:https://bit.ly/2UPyTNr
誠品:https://bit.ly/2Gul50P
讀冊:https://bit.ly/2VrVdMM



☆ 聆聽受害者的聲音,學習成為溫柔的大人。

 《不再沉默》
作者:陳潔晧

金石堂:http://goo.gl/mD6gq2
誠品:http://goo.gl/Jvx0ce
讀冊:http://goo.gl/pvf49l
Readmoo(電子書):http://bit.ly/2r9CAuS
udn讀書吧(電子書):http://bit.ly/2oUfmrc

讀冊PDF):http://bit.ly/2qjlBVr

------------------------------------------------------------

【相關連結】

性侵加害者如何使孩子保持沉默(上):當關愛成為一種傷害的手段 

性侵加害者如何使孩子保持沉默(中):以恐懼作為操控的手段

性侵加害者如何使孩子保持沉默(下):權力與地位 

兒童性誘騙(Sex grooming) 

兒童性誘騙:偽裝成善意的惡行
 
網路兒童性誘騙:隱藏在數位空間的犯罪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